6段航线一口气干满整天,老挝航空真敢飞,航空圈热议:中国这次卖的不是飞机,是打法
6段航程,起落不歇,一天干满整整六班航班,老挝航空的C909,在这个夏天打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。
有人说这是“勤快”,但稍微懂点航空运营的都知道,这不是勤快——这是底气,是能力,是信心。
别小看这片热带雨林九游娱乐和高原交织的区域——东南亚机场有三难:跑道短、管理粗、异物多。许多西方飞机到了这里,都水土不服,故障率居高不下,运营成本也不断抬升。
推重比高,意味着更强的动力冗余,尤其是在高温+高原+低气压的老挝机场,这种组合最容易出现推力衰减,一般飞机只能减载起飞。
让老挝航空敢于让新飞机高频运行的,不只是飞机本身,更是中国商飞这次打包输出的全流程服务体系。
从交付那天起,飞行员、运行人员、维修保障队伍全到位,飞行手册重新编写,带教一对一展开,现场维护体系直接搭建。本地MRO(维护维修运营体系)现地成型,航空公司零后顾之忧。
过去买欧美飞机,像娶个公主,哪儿哪儿都得伺候着;现在买C909,像招个干将,拆箱即飞,全天候保障。
2024年4月,两架C909飞往越南,用于越捷航空市场试运营。不过越捷更谨慎,用的是**“湿租”模式**,连飞行员和维修团队都由成都航空一并打包,合同半年起。
而在印尼,C909早已深耕两年,翎亚航空每天平均飞行6段,最高纪录一天8段,近16小时高强度运作。这强度,即便在国内主航线也不多见。
三个国家,三个试点,全是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。政策开了门,但能不能进屋吃饭,还是得看飞机自己争气。
在这种市场环境下,C909稳定供货、全程服务、性能优异、价格合理,正好击中了缺口。
在缺飞机、缺配件、缺维护、缺保障的现实之下,C909用的不是销售逻辑,而是“救场逻辑”。
它飞的不是航线从老挝卢昂巴拉邦起飞,落地万象,再飞到巴色,然后再原路返航,6段满载,一气呵成。
它飞的是一个支线喷气市场中,本可缺席者如今成了参与者、破局者、甚至定义者。
等某一天,C909在越南、泰国、菲律宾这些国家全面开航;等某一天,它飞出亚洲、跨进非洲和拉美;等某一天,那些原本只认欧美大牌的航空公司,也开始主动问询“你们的C909还有货吗”……
到那时,这场“6段航程”的故事,将被写进教科书——作为中国商飞走出去的标志起点。